
假佛系,有毒!
发布日期:2020-12-31
「佛系」这个词最早来源于 2014 年日本的某杂志,最早指的是:将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,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。
随着网络传播,「佛系」这个词有了更多的解读,甚至成为很多事情的挡箭牌:我不是不愿意学习/恋爱/工作,我只是比较佛系。
有意思的是,「佛系」一词在中国网络上开始流行的时候,正好是 2018 年,即中国经济开始下行的时候。此后,这个词的热度一直没有消减过,还衍生出「佛系青年」、「佛系少女」、「佛系中年」等网络词汇。
今年在网上,经常能看到不少人抱怨找不到工作。当然很多数据都显示今年确实不太好过,但如果把所有原因都归结于外因,那……也没什么可说的,毕竟如果怨天尤人有用的话,我愿意第一个手指天空,口吐莲花。
就讲一个最近遇到,还挺有感触的事吧。
网络上的「抱团取暖」,解决不了实际问题
网上看到个帖子,帖子主人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,就读的是一所双非本科院校,成绩一般,专业比较水,实习经历几乎没有,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校内活动。
单纯从描述来看,他的竞争力确实相当有限。
起初他还会在多个求职网站浏览职位,但很快他就发现「可以选择的岗位并不多」;然后他选择性地投递了一些岗位,又发现「要么已读不回,要么连简历都不下载,要么是岗位已经停止招聘」;后来好不容易有面试机会了,谈薪资的时候对方刻意压价,给出的价格都不够养活自己,百般纠结之后还是拒绝了……
于是他就发了一篇倒苦水的帖子,感叹今年找工作如何如何不易,自己如何如何被迫家里蹲。
底下一众跟帖,都是经历相似,相逢恨晚。
更有去年的应届毕业生现身说法,说自己已经「蹲」了一年多,现在已经实现了心境上的转变:从焦虑到平和;从积极到佛系;从被父母指责感到羞愧,到现在的「无所谓,只是觉得有点烦」。
看着这种「抱团取暖」的温暖景象,我深受触动(心里想的是:你们再这么互相安慰下去,所有人都别找工作了),便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留言,提供了一大堆关于如何找工作的实操性建议。
几分钟后,我便收到回复:没多大用的,现在大多数公司根本不招人。
这个回答让我瞬间明白,我做了一件多么「没多大用」的事情。
多数人不是佛系,只是懒,懒到不愿意付出多余的努力。
他什么都不愿意做,懒洋洋的,像一条随波逐流的鱼。
高中的时候不愿意拼命学习,所以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;大学的时候不愿意参加活动,不愿意工作实习,所以毕业的时候简历干净得像一块白板;找工作的时候不愿意多花一点力气,开口多问几个人,所以找不到工作理所当然地家里蹲,然后聚集一帮人共同感叹时运不济……
你看,这不是我的问题,大家都这样。
我是想找工作的,我要求也不高,是现在经济形势不好,应届毕业生太多,招聘岗位太少。
他们没有想过,不管再低的目标,也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;但他们不愿意多做一点点,只愿意不断地降低自己的目标值:
读书时,想去清北交复 → 它们的录取分数线也太高了吧 → 看看其他 985 和 211 → 录取分数线还是够不到 → 去其他大学吧,只要是一本就行 → 随便填了下志愿表 → 总算进入大学了,至于专业对应什么职业,懒得研究,毕业再说。
等到找工作时,想去世界 500 强企业 → 它们的招聘要求也太高了吧 → 看看第二梯队的企业 → 要求还是达不到 → 去工资还可以的公司,做什么都行 → 投了几十封简历,还是找不到工作 → 只能家里蹲了,我也不想的。
说到底,这就是懒。懒得思考,懒得做「底线操作」之外多余的事情。
除非有人明确告诉他们:「只要你做了××,你一定能收获××。」不然就算了吧,懒得尝试,懒得耗费精力,懒得付出之后发现自己还是一条咸鱼。
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「算了吧」之后,人也就一点点废了。
佛系是竭尽所能的不强求,不是假装无欲的不作为
我初中时有个学渣同桌,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告诉我,他想考重点学校。因为太清楚他的水平和作为,我当时只回复了一个字:「哦」。
他后来真的认真了几天,可能不超过 2 个星期吧。然后我们迎来了一次测验,他的分数还是惨不忍睹。再然后,他就再也没有提过那个重点学校的梦想,同时恢复了原本懒散的学习状态。
最后他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。
相反,我们班还有另一个女生,刻苦到每天学习到凌晨 12 点多,连老师都看不下去,让她不要太认真,早点睡。尽管如此,她还是天生过分自卑和焦虑,总觉得自己太笨,不像别人一点就透。
她成绩挺好的,但后来中考还是发挥失常了,只考上了一所区重点。
如果佛系代表的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,那么它可能更适合后者。既已竭尽所能,就不要太忧虑自己的天赋,以及最终的结果。拿得起,放得下,才能够「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」。
而前者,不过是假装无欲无求,未曾拿起,又何谈放下?
完全没有欲望的人太少了,大多数人只是压抑了自己的欲望,来匹配自己不愿意多做努力的心情。这不是「佛系」,而是赤裸裸的「懒」。
曾国藩说过,「人败皆因懒」。
如果在人生中每一个看似有退路的选择中,都顺其自然地接受了那个当下最容易得到的结果,也许最终也就没有退路了。